社区研究-豆瓣小组是什么?

 

豆瓣小组截图

豆瓣核心是豆瓣小组,关于豆瓣小组社区,该如何了解,我认为面对未知,要先找到问题,找到一个个问题,再用一个个答案来回答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一.基础产品形态是BBS,优劣势有哪些?

优势:

  • 信息的公开透明,参与者的自由度高,互动频繁,容易形成小圈子,
  • 长期的社群发展会产生独特的社群文化,独特的社群文化一方面会吸引其他用户进入
  • 用户更容易在长期的社区互动中提升关系链,形成一个个小圈子

劣势:

  • 独特社群文化一方面又会阻碍新进入用户的了解和参与,对于新用户是一种壁垒
  • 形成一些独特和人数少的各自为营的小圈子,难以形成信息流动

二.话题内容来源

UGC

优势:

  • 用户自由度高
  • UGC的数量同用户量成正比

劣势:

  • 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 内容管理难度随用户信息发布数量正增长

三.单个小组的颗粒度:由于完全用户自行创建,优劣势是什么?

优势:

  • 用户自由度高,兴趣爱好更加广泛产生更多的小组
  • 小组主题由用户群体自行决定,更容易形成集体感和归宿感

劣势:

  • 小组数量多的情况,难以有效对所有小组进行归类管理
  • 容易出现兴趣爱好重合的小组,影响用户选择

(一)小组管理:众包给组长和管理员。他们的动力是什么?

  • 对兴趣爱好的喜欢而聚集起来的集体荣誉感和吸引力
  • 小组成员对其的信任感
  • 管理小组和小组成员有利于用户自我实现的满足
  • 成员和群体利益的一致性;
  • 群体成员之间互惠互利;

四.生态系统:豆瓣小组是如何防止整体衰落的?如何维系用户的生命周期?

豆瓣小组注重内容规范,发布《社区指导原则》和《豆瓣小组成长指导手册》,明确的豆瓣社区小组原则,用明确的行为规范来约束豆瓣小组的整体氛围,并把这个明确规范的行为渗透进入每个小组,控制豆瓣小组的氛围。

(一)小组创建初始

用户建立小组,决定小组名称,小组简介和填写小组标签等基本信息作为其他用户搜索的依据

豆瓣平台鼓励小组用文字记形式建立组规,形成小组的讨论规范,引导成员发布讨论。

在组员管理上,为了保证小组成员和小组氛围的的稳定性。组员发布小组讨论前需要先加入小组,豆瓣把小组成员的管理权限下放给小组组长和管理员,鼓励小组管理员建立明确、详细的组规,让组规有效地指导、约束组员发言,避免因删帖等管理行为产生争执,设置入群门槛条件,邀请满足条件的新用户,踢出小组内违反组规和豆瓣社区原则的成员,豆瓣不干涉小组内部争执,引导小组成员和小组管理员协商解决,通过用户自理来实现众多小组的自净功能,进而实现社区的自净功能。

  • 组长可以设立管理员,管理员除了无法修小组头像简介,其余权限和组长一致
  • 设置成员入群方式(任意,组员邀请,申请,用户绑定手机)
  • 踢除和封禁用户

在内容管理上,豆瓣平台引导小组用文字形式来明确小组组规,对小组讨论内容的方向进行约束,同时,小组内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对讨论内容进行监督举报,管理员会把违反小组组规和豆瓣社区指导原则的内容会被删除等,把优质的内容筛选出来,保证内容的质量。

  • 组长和管理员可以把符合小组的组规和豆瓣小组原则的优质讨论设置为“置顶”和“精华”,把好的内容优先展示前排
  • 组长和管理员可以删除违反小组的组规和豆瓣小组原则的讨论
  • 组长和管理员可以设置违禁词
  • 组长和管理员可以设置小组讨论禁止回复

组员可以举报和小组主题无关的讨论内容,实现用户自我管理

(二)小组发展期

在内容的生命周期上,豆瓣把小组分类不断细分,划分不同的29个类,对内容的分层隔离,保证小组具有横向差异性。把小组优质内容推送到豆瓣首页进行曝光,提升小组影响力,保证小组在内容上具有纵向相似的优质讨论。

在用户生命周期上,豆瓣持续缓慢吸收新用户加入,在保证小组的氛围调性稳定,和小组内容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吸收新用户进入其中,培养新用户,新用户带来新的文化,让新用户在小组的氛围中不断互动磨合,带动整个小组的文化新变化。

小组内的管理有两点,一是对新用户对小组文化的培养和引导,关注用户的生命周期,二是对日益增加的原有内容的收编,关注小组讨论内容的生命周期

关于第一点,用户的生命周期,随着人数的增加,小组会设置加入门槛条件来筛选小组组员,减缓新组员的增加,保证小组整体结构不被破坏。同时小组内的组规被明文记录,小组调性统一,形成约定俗成,新成员加入后,也会在通过小组组规和其他组员的讨论互动中学习到小组组规和小组文化,保证小组调性的一致性,新用户和老用户的相处中实现稳定和谐的文化融化。

关于第二点,内容的生命周期,小组会对原有内容进行分类,小组依据自身的讨论内容把原有的优质讨论收录在更细的小组分区内,把小组内容重新流动起来

如何解决组长放手不管的情况?

鼓励小组形成明文组规和设立多个管理员,避免小组组长在小组地位的中心化,形成稳定的文化氛围,让小组自行持续发展

组员可以同豆瓣反馈,豆瓣作为第三方干预,罢免组长,豆瓣客服会私信某个小组内成员进行招募,询问是否愿意出任新的小组组长,更替小组组长来维持小组发展

四.内部竞争:同一主题的多个小组之间如何竞争?

小组之间的竞争是对用户注意力和新用户的争夺

用户注意力的争夺取决于小组讨论的内容的质量,小组成员氛围,这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建设,长期培育内容,依靠小组本身的发展。

关于新用户的争夺,即小组对用户曝光,小组本身对新用户的吸引,即新用户获取小组信息的方式。

豆瓣把小组划分29个类,包括新组,追剧,影视,读书,生活,闲聊,时尚,娱乐,兴趣,情感,美食,理财,宠物,运动,旅行,摄影,人文,艺术,科技,音乐,动漫,游戏,打卡,职场,校园,租房,求职,同城。

豆瓣允许用户创建同一主题的不重名小组,由于小组众多,同类的小组要建立就需要选取差异点,以此区别其他小组,在定位吸引新用户。

用户搜索小组有两种状态:有目的性精准查找和无目的的浏览

用户出于无目的时候,浏览分类主题下的小组,基于去中心化和去马太效应的原则,分类展示的小组排名不分先后,用户可以刷到不同的小组,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被看见。豆瓣还专门开设新类“新组”,展示最近成立的小组,保证给新组足够的成长曝光,也不让大组过度增长。

用户带目的性来搜索小组时,在关键字搜索时的小组列表中,豆瓣会优先推荐满足关键字的小组,让用户自行决定加入小组

五. 不同产品价值对应的小组,其人群规模和频次有何差异?[暂时未解,有待思考]

产品价值:BBS 提供的产品价值非常多样的,拆解来看,每个产品价值背后都有无数的小组,如:结交朋友、寻求同好、排解寂寞、表达观点(论坛)、展现自我寻求认同、社团、俱乐部、答疑解惑、媒体、标签符号、树洞、发现未知的世界…

(一)为了支撑这些价值,平台提供了哪些对应的「功能」设计?[暂时未解,有待思考]

六.小组内排序方式

沿用 BBS 的机制:按照时间倒序,小组页面-信息流是推荐系统

(一)内容分发与传播:小组首页Feed、豆瓣广播、书影音关联、浏览发现、外部SNS分享等,哪一个是产品最核心?

社区最重要的是关系链和信息,关系链依托在信息之上,信息的传递离不开关系链的传递。社区产品最核心的就是何如匹配用户和信息,小组讨论内容围绕着小组主题展开,用户对某一内容感兴趣,会加入相关的小组,来进一步获取这些感兴趣话题的讨论信息,不同小组间的内容主题不同,讨论信息互不相同,信息间相互隔离,但是这些信息对用户而言是重要的。

因此,豆瓣的小组首页集合所有用户加入小组的信息,是最重要的页面。

七.内容生产者:动力是什么?在不同小组里,他们分别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内容生产者多为深度用户,拥有发布信息能力和发布信息的意愿,愿意花费时间投入的用户。

兴趣小组中的小组成员虽然互为陌生人,但是出于共同爱好兴趣加入小组,对小组有着归属感。 小组成员发布的小组讨论基于同一个兴趣爱好,讨论容易获取其他成员的共鸣,获得其他小组成员的互动,如获得其他用户的赞,收藏,评论等激励反馈,满足小组用户的社交需求和尊重, 小组成员中发布的优质回答,可以被置顶和加精,甚至被官方推荐到首页,获得自我实现

八.内容消费者:消费内容的场景,及价值是什么?

小组内的用户基于某种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特质,小组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小组主题,组员消费内容的场景分为两种。

用户主动获取信息的场景,即用户有明确目的的消费内容,用户进入特定的小组后,点开搜索,按照关键字来获取所需要的小组讨论,进入相关的信息列表,查看所需内容,解决用户获取所需信息的问题

用户被动消费信息的场景,用户在小组首页,随便看看Feed流的推荐的各个小组的更新内容,看到各种感兴趣的信息,进而进入讨论里,系统对其行为进行标记,不断完善推荐的消费内容,解决用户和感兴趣信息的匹配问题

九.种子用户:早期用户如何来的?

阿北在国内pascal社区很有名的程序员,所以豆瓣早期的用户几乎都来源于pascal社区。当时整个pascal社区成员的涉猎范围十分广泛,哲学类书籍、质量很高的文学类书籍,人文书籍等都有涉猎,而且整个社区的程序员当时都在用叫Blog的产品,所以这些成员都具有很好的UGC素养,他们已经非常习惯编撰长文。 他们有两个属性:第一,擅长并习惯编写长文,第二,对读书都具有丰富的品味和高质量的读书诉求并且非常多元化。

如,知乎的种子用户多为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的大V,邀请机制,小部分名额开放进行长达三年的内容沉淀

十.人群过滤:如何有效地让正确的人去正确的小组?

实现内容和人的匹配

用户主动获取小组途径:

  • 用户自行搜索感兴趣的小组关键字
  • 用户可以在小组-“发现小组”页面,按照新组,追剧,影视,读书,生活,闲聊,时尚,娱乐,兴趣,情感,美食,理财,宠物,运动,旅行,摄影,人- 文,艺术,科技,音乐,动漫,游戏,打卡,职场,校园,租房,求职,同城大类寻找感兴趣的29个类,
  • 用户可以在小组-“发现小组”页面查看“热门小组排行榜”和“可能感兴趣的小组”

豆瓣曝光小组途径:

  • 首页信息流推送小组热门讨论,增加小组曝光
  • 组长可以设置5个友情小组,展示在“小组简介”页面
  • 在小组-“小组简介”页面,下方提供“这个小组的成员也喜欢去”的推荐小组

小组对入群成员的管理(双方磨合)

小组组长可以设置用户加入方式,管理小组成员,踢除不符合小组组规和社区指导原则的用户,甚至拉黑名单,用户组长和管理员来管理小组成员,减少不符合的小组用户,净化小组成员和小组的匹配度

组长和管理员可以依据小组组规和社区指导原则对于小组成员在小组发布的优质讨论加精和置顶,展示对优质的小组讨论创建者的鼓励,让小组成员了解和学习小组优质讨论。也可以删除小组成员的讨论,让小组成员了解小组的边界,在这些接触中,成员和小组进行磨合,提升双方的匹配度

十一.豆瓣小组为什么不设计经验等级制度

经验制度的好处

  • 引导小组成员发布内容方向和数量
  • 引导小组成员行为
  • 加强小组成员粘性,满足用户虚荣心
  • 实行反馈,作为无其它用户互动激励时的保底奖励

劣势

  • 以获得经验等级为导向地发布内容,造成强行讨论发帖,灌水或形成虚假活跃度等现象
  • 经验等级会造成成员间的割裂和社区压力,影响小组成员之间的平等感,不利于小组成员发布讨论
  • 功利性的经验等级和豆瓣的去中心化,提倡诚恳有益内容的内容调性相异

十二.品牌:人们是如何对豆瓣系产品形成「小清新」「文艺」等印象的?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初期的时候,邀请用户在豆瓣上输出作品评论,通过用户对广泛的,高质量书籍影片这类艺术作品的评论表态,传递出用户的一种态度和取向,对文艺作品的欣赏,通过多种作品为豆瓣打了标签。豆瓣用户开朗乐观,

对于新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又有什么影响? 氛围影响新用户的认知,影响用户对豆瓣是文艺清新调性的稳定心智,为豆瓣在用户生命周期中,引导和培育新用户有好的影响

十三.移动化:小组的移动化做得如何,其策略是什么?[暂时未解,有待思考]

十四.机会:小组在移动端上有哪些新的机会?

社区注重内容的流动和关系链的互动升级,迁移到移动端,也是往这两方面发展,因为用户的需求是不变的,改变的是内容的展现形式。

移动端和PC端的差异大,移动端屏幕更小,要求有限屏幕内的信息更准确和集中。移动端随身携带,用户自由度高,用户的使用频次增加,消费内容的情景更丰富,移动端的交互方式更多,用户引导互动反馈的方式变多。

关于内容的流动,豆瓣需要在保持内容调性的不变的情况下,从PC端内容的大而全转向移动端内容的小而精,更多样的讨论内容的消费场景和生产场景出现,

  • 对于内容生产者,移动端注重内容发布的流程简化和快捷性。
  • 对于内容消费者,多样化的内容消费场景,用户对新信息的需求变大,移动端要注重新信息的更新,让用户总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源源不断的新信息

关于关系链的互动升级,小组间的用户在互动而逐步提升双方的关系链,从陌生人到熟人的进步,移动端的交互方式和行为改变,减低了用户操作成本,产品能更好地引导用户间互动,让整体的关系链进一步提升。

十五.横向对比:豆瓣小组与百度贴吧、单个 BBS 最核心的三个差异点是什么?[暂时未解,有待思考]


待续未完

对于一个未知的事物,学会提出一个好问题很重要,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未知,找到问题才能找到答案

对社区的发展还不深入,对一个大平台的社区来说,切入依旧困难,还需要浏览更多信息,道行不够,依旧需要努力深耕